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石菊 李海蓉)近年來,保靖縣網格化服務體系已實現12個鄉鎮173個村(社區)全覆蓋,1517名網格員扎根基層,化身"五員"(排查員、化解員、服務員、信息員、宣傳員),構筑起基層社會治理的第一道防線。
山間尋訪:偶遇在行動中的身影
結合平臺考核、鄉鎮推薦和群眾評議,花橋村1995年出生的黃思思就這樣從全縣1500余名的網格員隊伍中進入我們的視野。
3月12日,陰有小雨,略帶寒意,我們決定去走訪這位年輕的“網格格”。山路蜿蜒,細雨中的村莊若隱若現。正當我們因岔路躊躇時,一聲驚呼劃破寂靜:"快看!那不就是平臺事件里總出現的黃思思嗎?"循聲望去,路邊小鋪前一位扎著馬尾、褲腳沾泥的姑娘正與村民交談,笑容靦腆卻目光堅定。這位"意外出場"的主人公,正是我們要找的網格員——黃思思。
隱患狙擊手:把風險攔在苗頭
"青苔路"事件至今讓村民記憶猶新。2024年5月,連續陰雨讓通往花橋小學的20米坡道覆滿青苔,成為潛在危險源。黃思思巡查發現后,當即扛起鏟子、掃帚和水桶,頂著細雨鏟苔清淤。竹掃帚與石板摩擦的沙沙聲引來了路過的村民圍觀,"大家天天走這條路,只曉得自己要小心些,就這個妹伢主動清掃,還是你肯攬閑事,愛做好事!"劉珍珠老人感慨道。一小時奮戰后,路面重現本色,孩子們舒心的笑聲再度灑滿小路。
兩個月后,"格美"臺風預警拉響。面對有可能誘發的山洪,滑坡、塌方、泥石流,黃思思一刻不敢耽擱,冒雨逐戶走訪13家臨坡臨河戶,反復確認房屋安全。"雨大時她渾身濕透還來查看,比自家孩子還要操心我們的安全!"村民王云提起此事仍眼眶泛紅。正是這份較真,讓她任職期間成功排除43處隱患,將"防患于未然"寫入網格日記。
矛盾解鈴人:巧織鄰里和諧網
"婆媳大戰"是黃思思調解檔案中的經典案例。外出務工家庭中,文興蓉與婆婆因日常瑣事和生活習慣經經常互有抱怨,瑣碎堆積到今天就爆發了沖突,掃帚與罵聲齊飛。
“妹伢,快來,文興蓉倆婆媳吵架都快動手了,快點來!”鄰居大姐的一個電話將正在地里干農活的黃思思催喚回來。聞訊趕來的黃思思先安撫顫抖的老人:"姨,先消消氣,慢慢講。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,您要多體諒體諒!"再與年輕媳婦促膝長談:"嫂子,老人家年紀大了,一些習慣和年輕人是不同,要多包容。我們也會老的,對不對?家里和諧,大哥在外面打工才安心!"三天兩頭上門開解,最終讓屋檐下的火藥味化作裊裊炊煙。
現在村組有了矛盾,都習慣找黃思思。兩年來,21起類似糾紛在她的"溫情療法"中悄然消弭。
民生擺渡者:跑出服務加速度
2024年7月5日,黃思思在走訪中發現黃自軍心事重重、悶悶不樂,詢問后才得知,原來是他的教育資助申請材料不全,有可能錯失這次機會。得知孩子父親無法及時返鄉,黃思思連夜協同老師完善資料,次日蓋好章后,再驅車百里趕到縣城補交材料。"資助金到賬了!"三個月后,少年舉著存折沖進她家院門的那一刻,黃思思笑得比當事人更燦爛。
這樣的"閑事"她管了76件:養老認證、緊急送醫、防溺水巡查……村民手機里存著她的號碼,更把信任刻進心間。
初心回響:微光點亮鄉村
"都是舉手之勞,真沒做啥大事。"面對稱贊,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總搓著衣角害羞。但村支書劉澤平的評價更具分量:"有她在,矛盾不出組,工作不操心!"從2019年提交入黨申請,到2024年佩戴黨徽,黃思思將"為人民服務"的誓言化作50位老人的笑臉、21份和解協議、76次雪中送炭。
暮色中告別花橋村,新鋪的石板路泛著微光。正如黃思思所言:"管好'閑事',才能守住平安。"這或許正是網格化治理的精髓——萬千"小人物"的堅守,正編織著中國鄉村最堅實的平安網。
責編:李穎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